学术剪刀手 | 4月社媒领域研究新进展
整理:徐阳 编辑:刘宇
二、病毒式营销传播受众品牌认知情形——杜蕾斯“雨夜鞋套”微博传播案例研究
2011年6月23日,北京特大暴雨引发广泛关注,杜蕾斯营销人员以“地空捣蛋”为名在其新浪个人微博发帖,仅用三张图片便展示出将杜蕾斯套在鞋上用于防水的情形,该贴当晚便稳居新浪微博转发榜第一位。
“雨夜鞋套”的传播是一种典型的病毒式营销传播,其具备三项典型特征:搭载具备显著新闻价值的事件;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直接展示产品及其核心实用功能;从表面为匿名状态的个人信息来源中明显获益。
这篇文章借助内容分析方法对新浪微博原帖评论进行分析,试图显示受众对杜蕾斯品牌认知情形。研究结果显示:微博评论对杜蕾斯品牌有一定程度的偏离;明确指向杜蕾斯品牌的讨论主要显示出三项品牌资产为度:“产品联想”、“感知质量”与“组织联想”。该案例研究还显示,在受众品牌认知层面上,病毒式营销传播内含某种程度的不可控性,病毒讯息策略对品牌讯息接收发挥着明显的引导作用。
冯丙奇,王罡等. (2015). 病毒式营销传播受众品牌认知情形. 现代传播. 2015(04).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安全:趋势与对策
互联网信息安全不仅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事关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整个国家的安全。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个人隐私与安全便成为了当前重要的话题。
面对大数据、云计算、在线支付等新技术新业务带来的信息资产归属、隐私保护、数据使用权限等新兴网络安全问题,作者提出,移动互联网安全将是未来网络安全的主战场,同时,一部对我国互联网安全问题做出全面规定的专门法律亟待制定。
喻国明. (2015).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安全:趋势与对策. 新闻与写作. 2015(04).
四、微信谣言的传播特征探析
微信作为一款即时网络通讯软件,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给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平台。文章分析了微信谣言的传播特点,包括点对点传播、强关系社交等;指出了当前微信谣言带来的影响,以及提出消解谣言的方法,建议从政府、微信平台、用户三方面入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促进信息及时透明化;构建微信平台后台分层级制;提升微信用户自身对信息真假的判断能力等。
靖鸣,朱燕丹. (2015). 微信谣言的传播特征探析. 新闻与写作. 2015(04).
五、社会化内容生产者参与动机的研究
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拉近了人们的心理和地域距离,也丰富了社会化内容的生产和传播。本文通过对社会化内容的定义、类型和内外部条件进行梳理,分析了社会化内容生产者的参与动机。具体说来,这种参与是一种基于自我满足的理性选择行为。
研究结果发现社会化内容生产者的动机基于两个维度:一是内部条件与动机(兴趣爱好、文化程度、好奇心等),二是外部条件因素(外部经济因素、技术的成熟等)。并且只要满足其中的某一项,便会促使个体或者社会群体完成内容的生产行为。最后,作者针对此提出了有关激励机制设计的建议。
王瞿建. (2015). 社会化内容生产者参与冬季的研究. 东南传播. 2015(04).
六、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研究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对象是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的影响因素,作者以甬温线铁路交通事故为背景,构建了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的信任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应用结构方程分析所得数据,最终结果表明:来源可信度、传播渠道可信度、信息内容可信度、传者专业权威性、传者可信赖性、网络依赖以及信息客观性正向影响公众对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信息信任度的评价,评论质疑负向影响公众对突发事件信息可信度的评估,网络使用和信息完整性对突发事件可信度影响不明显。
薛传业,夏志杰等. (2015). 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研究. 现代情报. 2015(04).
七、新媒体涉私内容传播与隐私权侵犯理念审视
大众传播对私领域侵犯的风险伴随着传媒技术的时代进展而加剧。新媒体技术逻辑强化了传播内容的涉私性,导致隐私侵权的可救济性弱化。作者在考量各方面因素后,对其提出解决原则:即以人格尊严与伦理价值作为要件庇讳隐私,以主体不同身份角色与所处境遇确立隐私外延差异,以社会对涉私的违德行为可容忍度为依据判别隐私的正当性等。
陈堂发. (2015). 新媒体涉私内容传播与隐私权理念. 新闻与传播. 2015(04).
八、微公益:微时代一种基于信任链的公益行为
微时代,基于信任链的虚拟人际交往,塑造了“微公益”的新品格。针对这一趋势,本篇文章对微公益的特点、不足和未来发展进行总结。其特点包括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使其拥有强大的号召力;与现实人际的关联,使其拥有高效的行动力。但微时代下“微公益”的发展也难以摆脱身份非法、参与度低、效益不明的尴尬。只有加快公益慈善立法、加强宣传公益理念、建立效益评估体系才能有效促进“微公益”的健康发展。
马丽. (2015). 微公益:微时代一种基于信任链的公益行为.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5(04).
九、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公共危机的挑战及应对
社会化媒体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媒介生态环境,对公共危机也提出的挑战:第一,信息生产者与信息消费者的界限被消解;第二,自媒体传播代替机构媒体传播;第三,碎片化传播代替全景式传播;第四,利益相关者的联合代替单打独斗。这一环境下,公共危机也呈现出了类危机产生、情绪发泄特征明显、危机处理牵一发而动全身等特点。针对这些新兴趋势和特点,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应对和解决之道。
张苑琛. (2015).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公共危机的挑战及应对. 新闻记者. 2015(04).
十、全媒体出版实践形式在科技期刊领域的运用
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的结合,是当前出版行业的趋势。全媒体出版是以传统出版的内容资源为基础,将信息进行分类数字化后,以各类新媒体为载体进行传播的形式。科技期刊的出版在与新媒体的结合方面也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科技期刊网站的建设,使文章能够更快地传播,大大缩短了刊出周期;微信微博的推广,使得科技信息能够以更加灵活、更加低成本的方式发布;视频版的出现,使出版内容的表现形式更加准确、形象和丰富。本篇文章通过分析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的主要形式,为全媒体在科技期刊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思路。
宋启凡. (2015). 全媒体出版实践形式在科技期刊领域的运用. 科技与出版. 2015(04).
Mitchell Vaterlaus, J., Patten, E. V., Roche, C., & Young, J. A. (2015). #gettinghealthy: the perceived influence of social media on young adult health behavior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45, 151–157.
二、Social media usage and acculturation: A test with Hispanics in the U.S.(社交媒体运用与文化互渗:一项关于美国拉美裔的调查研究)
在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媒体使用主流的今天,社会化媒体可以强烈地影响用户的文化倾向性。这项研究着眼于社会化媒体是如何加强或者减弱人们对于特定文化价值体系的倾向性。具体而言,文章检验了英语和西班牙语的社交媒体应用是如何影响拉美裔使用者的文化倾向性的。
这项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996名在美国的拉美裔用户进行调查,最后得出如下结论:1.社会化媒体的使用会对拉美裔适应美国社会产生影响;2.用英语和西班牙语使用社会化媒体会产生不同的效果;3.英文社会化媒体的应用有助于拉美裔与美国文化同化;4.西班牙文社会化媒体的应用强化了拉美裔的民族文化认同感;5.不同人口特征的拉美裔用户使用社会化媒体的方式不同。
Li, C., & Tsai, W. S. (2015). Social media usage and acculturation: a test with hispanics in the u.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45, 204–212.
三、A stage to engage: Social media use and corporate reputation(参与的平台:社交媒体使用和公司信誉)
信誉是每个公司一项非常宝贵的无形资产,本文研究了一个有消费者参与的公司线上活动是何时并且如何对公司声誉产生影响的。作者运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国际航空公司的3531名消费者和非消费者的问卷,来衡量消费者对航空公司的社交媒体活动和企业信誉如何产生影响。
结果表明,消费者的社交媒体使用强度与他在航空公司的社交媒体活动中的参与强度呈现正相关;社交媒体活动中的参与度与公司信誉呈现正相关,这一趋势在非消费者中体现的更为明显。这一研究对整个旅游产业中的社交媒体运用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Dijkmans, C., Kerkhof, P., & Beukeboom, C. J. (2015). A stage to engage: social media use and corporate reputation. Tourism Management, 58–67.
四、Does personal social media usage affect efficiency and well-being?(个人社交媒体使用会影响效率和幸福感吗?)
个人社交媒体使用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中都极为普遍。虽然之前有研究关注过社交媒体会使人们沉溺其中,心不在焉,但绝大部分研究还是停留在这一特性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中,很少有文章关注过社交媒体给人们的工作和职业生活带来的影响。
这篇论文试图弥补这一缺口,作者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个人社交媒体使用对于任务完成所产生的影响,同时还额外研究了个人社交媒体使用对个人的压力和幸福感造成的影响。作者通过创造一个教室中的任务场景,来测量被试者在这一场景中社交媒体使用情况和他们任务完成情况之间的关系。最后,实验结果表明:社交媒体使用量越大,任务完成度越低,同时,压力感更大,幸福度更低。因此,社交媒体的使用会对个人的职业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值得更进一步的研究。
Brooks, S. (2015). Does personal social media usage affect efficiency and well-being?.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46, 26–37.
五、The effects of social media on emotions, brand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word of mouth: An empirical study of music festival attendees(社会化媒体对情绪、品牌关系质量和口碑的影响:一个关于音乐节参与者的实证研究)
这篇文章主要着眼于两个在旅游管理中的热门研究领域——音乐节的管理、以及社会化媒体对客户关系的影响。在新的信息化时代中,社会化媒体交互如何影响消费者对于品牌的想法和感受,进而如何影响口碑这一问题一直很少有人研究。
针对这一问题,作者通过建立一个概念化模型和结构方程检验研究这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化媒体对于音乐节品牌的树立和推广确实具有显著影响,以社会化媒体为基础的关系也会帮助品牌产生诸如口碑等的诸多积极影响。
Hudson, S., Roth, M. S., Madden, T. J., & Hudson, R. (2015). The effects of social media on emotions, brand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word of mouth: an empirical study of music festival attendees. Tourism Management, 47.
六、Managing social media crises with your customers: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客户的社会化媒体危机管理:积极、消极和糟糕的处理方式)
社会化媒体正在转变着用户在投诉时与公司的交流方式,这一转变有利有弊,有时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化媒体危机。本文讨论的是面对用户抱怨时,公司在社会化媒体上积极、消极和糟糕的处理情形。
对此,本文将社会化媒体上的抱怨情况分为六种类型:
1.Directness:直接与公司进行网上联系;
2.Boasting:对公司的反馈扩大;
3.Badmouthing:不直接联系公司而是在外对其进行消极评论;
4.Tattling:向第三方团体寻求帮助;
5.Spite:向公众散布负面信息以报复公司;
6.Feeding the vulture:竞争对手利用不满情绪窃取客户。
针对这六种不同的情况,文章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应对措施和解决之道。
Grégoire, Y., Salle, A., & Tripp, T. M. (2015). Managing social media crises with your customers: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Business Horizons, 58, 173–182.
封面图片来源:medicalnewstoday.com
获取原文链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试试
订阅论文全文,联系官微留言索取